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查看: 30682|回复: 26

翁、方等氏谈“六桂堂”

[复制链接]

902

主题

4154

回帖

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86429

特殊贡献奖宣传大使奖

QQ
发表于 2006-4-21 17:32: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转自《新浪•网同  万家姓  维客计划》“翁姓留言”




“六桂联宗”原是“六桂腾芳”(转帖)

留言人:莆田方氏
——在福建莆田根本就没有什么联宗之说,是从国外传来的.而且"洪、江、汪"人数很少,他们也不自称"六桂"什么的


我国南方的福建、潮汕及台湾等地的翁氏,多以“六桂”为其堂号:因此,在这里有必要对“六桂堂”谈谈自己看法。由潮汕六桂联谊会编的刊物《六桂》中云:“六桂者,吾宗之六姓:洪、方、江、翁、龚、汪是也,此六姓,系出炎黄……”
(见潮汕翁氏联谊会会刊 《六桂》第二期《六桂渊源总述》)该文的观点其实也就是长期流行于民间的关于“六桂”的说法。这种说法颇值得商榷。
可以说,每个姓氏都有自己的堂号,堂号或灯号可以说是中国姓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堂号的取名,一般来说,是对其先祖光荣史的阐释,如张氏“百忍堂”,杨氏“立雪堂”等等。潮汕翁氏用“六桂”为堂号也同此用意,是“六桂腾芳”的简缩。对照潮汕翁氏的迁徒地莆田,此说完全符合。莆田至今有六桂坊二座;一座是方氏的,一座是翁氏的,皆因先后有六兄弟(或六子)均成进土而立坊以志,所以说“六桂者,吾宗之六姓:洪、方、江、翁、袭、汪是也,此六姓,系出炎黄……”有欠妥之处。我们只要稍稍了解一下这六姓的来源就不难发现,他们之得姓均有几千年的历史,而且其祖源也不完全相同,如龚,乃共工氏之后,与炎黄是对立面。原莆田电视局局长、莆田姓氏研究会顾问林祖韩先生对六桂源出六姓联芳的说法也认为欠妥,并认真对莆田市内的两座六桂坊进行了考证。他发现,方、翁二姓皆为当时莆田盛族,两家常有往来,有通谊之好,但在当时各有六子成进士,皆名扬天下的情况下,两个大家族绝不可能结什么宗族绝不可能与其他四姓联宗结谊,就是朝廷也不允许当地豪族有这种行为,怕其尾大不掉。他还发现,六桂之说只有福建、台湾、潮汕、珠江三角洲和海外才有六姓的联宗,尤其以侨居海外的华侨华裔为盛,六姓联芳在北方是不存在的。
笔者认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显然是因为当时祖国积贫积弱,海外谋生的侨胞,在备受歧视的社会环境下,为壮大自身的力量而实行的一种带有宗会性质的联合,因此翁、方、洪、江、袭;汪氏以六桂为旗号,实行联谊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实际上,这种现象在海外是较普遍的,如在菲律宾,有萧、钟、叶、林、沈、尤的“六兰堂”等等。
潮汕是著名侨乡,民俗风情不少带有明显的华侨色彩与侨乡特色,姓氏文化也不可能例外,六桂含义的演化便是典型例证。因此,我们探讨“六桂”由来时,可以尊重历史,二说并存。当然,那种中国人受欺侮受歧视的历史已一去不复返,我们中国人已经站起来了壮大起来了,已不必再用这种带有封建宗会性质的方式来壮大自己了。
河南-汪聚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02

主题

4154

回帖

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86429

特殊贡献奖宣传大使奖

QQ
 楼主| 发表于 2006-4-21 17:33:33 | 显示全部楼层
六桂改姓并非史实(转帖)

留言人:翁 暨2006年1月24日

翁氏六桂分六姓的说法,在大陆内地过去是不存在的,出现这一说法是1933年从菲律宾开始,以后在东南亚各国和台湾等地才陆续出现,传到大陆是近几年的事,千年的历史,近年拿来编故事,有人就借题发挥写文章,这猜测那猜测,还说材料难得到处转载,你是翁氏六桂子孙见到也气愤,如上海有个叫什么‘填坑’的,这样写道:“笔者有一个自认为颇具可能性的解释:在古老的翁氏家族中,也许隐藏着一个后人难以启齿的、与伦常之变有关的绝大的家族秘密。否则断难想像,怎么会在这样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望族中,出现一姓之六房突然间分裂为独立的六姓,而且分裂之后竟然由老三继承本姓,各姓子孙老死不相往来的事件?程度如此深刻的家族分裂,在中国民间社会的历史上非常少见。往事越千年,不堪回首的一页终究翻过,恩怨的沟壑也在漫长的岁月中填平。源于福建莆田的翁、洪、江、方、龚、汪六姓后裔,终于从1933年开始陆续结成了异姓联宗关系。本来就是一姓之六房,故无须再作多余解释。语焉不详,点到为止;留下想像空间,更添无穷意味。”这是无中生有的荒唐推测,说翁氏家族‘隐藏着一个后人难以启齿的、与伦常之变有关的绝大的家族秘密。’还故弄玄虚说什么‘点到为止,留下想像空间,更添无穷意味。’企图给翁氏子孙留下永久的耻辱,和永远解不开的谜,用心如此不良 ,还搞什么研究。侨胞在海外谋生,为壮大自身的力量而实行一种带宗会性质的联合,旨在团结互助,排忧解难。兴办公益事业,造福社会。或用以对付异族的挑衅,这是可以理解的。但如若作为史实,就不足以取信了 。去年我曾走访过广东惠东、惠州、惠阳、五华、兴宁等县市翁氏宗亲,看过多本新老族谱,其中有一本与我村族谱基本一致(手抄本),相隔成千公里也竟有如此祥细的同一版本的族谱(主要是六桂堂派的),从乾度六个儿子下来20多代子孙的名号都有记载,如标有地址的也大多准确,从辈份看应是清朝中期(约乾隆年间)六桂宗亲联合起来续编的,否则就没有那么具体。谱中写的是‘六桂开芳’,不是‘六桂联芳’,说明海外编故事时留下了破绽 ,六姓之说核心在一个‘联’字,可能原意只是联合而己,但为了增加故事的可信度,有人就以改姓来进行编造,以为时间空间都久远,海外无法核对,但谁知在大陆内地乾度公派下没有任何支派改姓,全是青一色的翁姓, 他们却胡说‘只有老三继承本姓’,白痴才会相信呢,至于其他五姓,如若说是六桂所改,那么又是其哪个儿子所传,其儿子的儿子的儿子又是谁,能说得清楚吗?反正到目前为止尚未发现有,谁不妨说说看, 所以改姓之说我认为不是史实。下面我把台湾族谱资讯网的一段关于异姓联宗的论述提供给大家参考:

    附:台湾族谱资讯网‘姓氏\姓氏趣闻\异姓联宗’

臺灣不但是地小人多,其實姓氏也是非常的多。臺灣先民大多來自福建、廣東兩地,因此一般社會人文與民間傳說,也大致相沿兩地之舊俗。例如,異姓聯宗與分類械鬥,大概也是源自於祖籍地的社會現象;其實這兩種現象,似乎也存在著一些因果關係,因為在一個貧困社會裏,爭利互鬥總是難免的。在不同姓氏之間,為了避禍保命而有異姓聯宗之發明,尤其是小姓人家,為了增強族群力量而尋求與他姓結緣締盟,以待有事之時,能夠團結在一起對抗外來的欺侮或挑釁。因此,陸續產生了「烈山五姓」、「昭倫四姓」、「媯汭五姓」、「六桂聯芳」、「張廖簡」、「朱莊嚴」、「賴羅傅」、「何藍韓」等諸多異姓聯宗之現象。福建與臺灣地區的異姓聯宗現象,雖然他們都自認為具有相同之血緣,所以平常見面會以「親堂」互相稱呼,而他們的子女也不能互通婚娶。事實上,異姓聯宗之產生,其源由大多是牽強附會的,而追溯其歷史淵源,往往也是發生在相當遙遠之前的傳說故事。目前臺灣還存有異姓聯宗之組織,甚至有一起合編族譜的,這可算是一件相當特殊而不尋常的現象,因為在傳統宗族文化上,姓氏雖然相同,但受姓淵源或始遷祖先不一樣者,都不會輕易湊在一起合修族譜的,更何況是異姓人家。
河南-汪聚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02

主题

4154

回帖

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86429

特殊贡献奖宣传大使奖

QQ
 楼主| 发表于 2006-4-21 18:06:47 | 显示全部楼层

无语再问"六桂"(转帖)

留言人:龚晓宗

龚氏六桂。福建莆田龚氏原居浙江钱塘的龚隐一支为逃五代干戈扰攘而入闽,其子龚忠又挚眷迁徙莆田城内,成为莆田龚氏始祖。至孝宗乾道年间,七世孙龚茂良官至参知政事(行宰相事)茂良六兄弟(含堂兄弟)皆登进士第:兄龚遂良,宋绍兴三十年(1160)进士。龚茂良,绍兴八年(1138)进士,官至参知政事。其从弟龚梦良,绍兴十八年(1148)进士,官筠州司户参军。龚史良,淳熙二年(1175)进士,官归善知县升通判。龚友良,淳熙五年(1178)进士、官龙岩县尉。龚元良,绍熙元年(1190)特奏名进士。号称“龚氏六桂”,誉满闽中。鉴于龚茂良1178年蒙冤落难,贬死广东英州,龚氏后裔大部分迁徙闽南,广东一带,却未能在莆造坊树碑,当今闽南一带均奉龚茂良为一世祖。每年重阳节都有龚氏后裔来莆龚茂良陵园拜祭活动 。

龚姓本身就有一个自已的六桂堂。所谓翁姓乾度生六子改为六姓虚假得很,历史上无此事实,是海外华人为了某种需要而编造的故事,翁姓六桂还是青一色的翁姓,其他洪、方、龚、江、汪姓有谁承认是翁姓所改,他们的直系祖宗究竟是六桂中哪一桂的儿子的儿子所传,至今没有一个说得清楚的,因为假的就是假的,永远也说不清楚,只不过人云亦云罢了。

河南-汪聚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02

主题

4154

回帖

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86429

特殊贡献奖宣传大使奖

QQ
 楼主| 发表于 2006-4-21 18:13:09 | 显示全部楼层
探源"六桂堂"异姓联宗活动(转帖)

留言人:龚晓宗

翁、洪、江、方、龚、汪六姓联宗

  1959年,台湾省出版了一部由台北六桂宗亲会编印的《六桂堂族志》,系统地记录了台湾及东南亚地区由翁、洪、江、方、龚、汪六姓组成的六姓联宗活动。由于六姓的始祖是同父兄弟,因此可作为源于同一血缘关系的异姓联宗之典型。

  《六桂堂族志》中有原载于旅菲六桂堂宗亲总会所编《族志》、翁益强所撰之《六桂渊源》,相当于六桂简史概述,是六姓联宗的基本依据。因资料宝贵,特转引如下:

  溯吾族之始,实姬姓,乃周昭王庶子。夫人观白虹而有孕,生子,压拳不开,昭王喷之即开。左手有纹曰“公”,右手有纹曰“羽”,加公于羽为翁,遂赐姓曰翁,名曰溢。食采翁山,其地属青州,山东盐官郡。卒谥端明王。传二十四世弥伦公时,值赧王政衰,诸侯互相侵夺,公耻之,不忘厥祖,因指其地为姓翁。又历九世,宏公避新室之乱,隐居南阳,与邓禹为邻,不复出仕。及至十一世名轩公者,唐赐甲榜进士,官福建,为闽州刺史,乐山水之胜,遂居闽之莆田竹啸庄,为入闽之始祖。及至十一世[6] 茂禧公仕泉州,即地而居焉。厥孙维庠、维序,不忘母训,皆登仕籍。迨至十四世有讳何公者,生子乾度,官至郎中,娶夫人陈氏生六子。长处厚,字伯起。宋建隆元年[7] 进士,特授承议郎尚书礼部员外郎,兼殿中丞上柱国,赐绯鱼袋。分姓洪,号敦煌,居朱紫坊。次处恭,字伯虔。宋雍熙二年[8] 梁灏榜进士,官泉州法曹。妣林氏,分姓江,号济阳,居淮阳。三处易,字伯简。宋建隆元年与长兄通榜进士,官剑南少府。本姓翁,号盐官,居竹啸庄。四处朴,字伯惇。宋开宝六年[9] 进士,官泉州法曹。妣陈氏,分姓方,号河南,居竹啸庄。五处廉,字伯约。宋开宝六年与四兄同榜进士,官大理司有直监察御史。妣陈氏,分姓龚,号武陵,居马栏。六处休,字伯容。宋雍熙二年与次兄同榜进士,官朝散郎韶州通判。妣陈氏,分姓汪,号平阳,居东林。当时六子齐荣,人称之曰“六桂联芳”,建坊于莆。其后振振绳绳,传其所传,亲其所亲;贺吊间隔,婚丧不问;亲亲之谊,等于陌路。东坡有言曰:“吾与相亲如路人者,其初兄弟也;其初兄弟者,一人之身也。”[10] 即此而推可想概已也。吾族六桂自民国廿二年以来,菲律宾、新加坡、槟榔屿、仰光、厦门、泉州、安海、石狮、漳州,各处先后成立宗亲会,以联族谊。然吾族之灵苗,散布几于全国,以及南洋岛夷,无地不有吾族人立足之地,仕宦、闻人、农工、商贾,不可胜数。非有祖德之厚,祖泽之深,曷克臻此乎?欲知来之有自,爰立序以联族谊,溯以往之无由,绘真容而崇祖德,从此宗风宜联于六桂族谊,复振乎一家,是强之所深望哉!

  以上引文中,“吾族之始实姬姓”一句,过于渺茫无稽,故置而不论;对六姓本姓“翁”及各“分姓”[11] 的产生过程则介绍得较为详细,可以满足六姓联宗对历史依据的基本要求。但对于关注此事的研究者来说,却有很多可以深加讨论之处。

  比如关于六姓的来源。“翁”有所谓公、羽二字合体,及有翁山地名作依据的说法。这类姓氏起源传说常见于各类记载,如汪姓也有类似的神奇经历。清代学者汪琬《尧峰文钞》卷一有《汪姓缘起考》,其中关于汪之得姓过程是这样说的:

  吾汪当从姬姓裔为正。又按旧谱,鲁成公庶子生而有文在其手,左水右王,故名曰汪。其后子孙遂氏之。……吾汪氏之得姓,当从食采为正。盖始则以采地为氏,继则以氏为姓也。

  所说几乎与“翁”之得姓故事完全一致。可见《六桂渊源》关于翁姓的记载是同类早期文献的转录、嫁接,并非原创。此外,对翁姓为什么会分出洪、江、方、龚、汪五个分姓的理由,也未见《六桂渊源》作明确交待。中国古代姓氏,特别是一些著名大姓的命名和分化,都有大致的规律可寻。以五个分姓为例。郑樵《氏族略第二》,江、龚、洪,属“以国为氏”者。其中江为“周异姓国”:“嬴姓之国,颛帝玄孙伯益之后也。”龚、洪则为“周不得姓之国”,龚可能与商末一个以“共”为号的侯国有关;洪也“本共氏,因避仇改为洪。豫章有弘氏,因避宋朝讳,亦改为洪。”《氏族略第三》,方,属“以字为氏”者:“宋朝方氏为著姓,闽中为多,望出河南。”《氏族略第四》,汪,属“以名为氏”者:“汪芒氏之裔,……宋朝为著姓。”可见五姓并非随便能够攀附的。但在本例中,无论是分姓的过程,还是选此五姓的原因,《六姓渊源》都缺乏必要的说明,显得过于随意;真相似乎有所隐瞒,故令人难以置信。

  据《六姓渊源》所追溯的翁氏族史,自唐代始,翁氏就已立足于闽州莆田,是官宦世家,代有名人,绝非等闲之辈。《通志略·氏族略第五》翁氏:“五代有谏议大夫翁承赞,莆田人。”北宋初年,翁氏兄弟六人先后科举得意,为人羡称为“六桂联芳”,“建坊于莆”之后,更成了莆田地方著名的望族。但六房却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就宣告分裂:同父六子,继承“本姓”的是老三,其余五兄弟分别以五个著名大姓为“分姓”,所“号”亦为各大姓原有之地望。子孙的关系不仅相当疏远,而且形同路人,所谓“其后振振绳绳,传其所传,亲其所亲;贺吊间隔,婚丧不问;亲亲之谊,等于陌路。”对于如此匪夷所思的结果,笔者有一个自认为颇具可能性的解释:在古老的翁氏家族中,也许隐藏着一个后人难以启齿的、与伦常之变有关的绝大的家族秘密。否则断难想像,怎么会在这样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望族中,出现一姓之六房突然间分裂为独立的六姓,而且分裂之后竟然由老三继承本姓,各姓子孙老死不相往来的事件?程度如此深刻的家族分裂,在中国民间社会的历史上非常少见。往事越千年,不堪回首的一页终究翻过,恩怨的沟壑也在漫长的岁月中填平。源于福建莆田的翁、洪、江、方、龚、汪六姓后裔,终于从1933年开始陆续结成了异姓联宗关系。本来就是一姓之六房,故无须再作多余解释。语焉不详,点到为止;留下想像空间,更添无穷意味。

  其他可能性当然也存在,比如同出于福建莆田的地域联系,亦可使散居各地、飘流海外的六姓子孙,依靠宋代“六桂联芳”的历史佳话,结成异姓联宗关系。因为很明显,非莆田出身的六姓不属同一系统,故断无可能参与其事。如秣陵(江苏江宁)翁氏和浙江龙游翁氏,[12] 在其历史上就从未发生过分姓的故事,无论“六桂联芳”多么热烈轰动,它们也不会响应。再举一例。1975年出版的《江氏大族谱》,[13] 编入1928年江蕴和所撰之《江姓缘起》一文,其中对福建地区的江姓来源有详细的说明,可资参考:

  江氏溯源,始于伯益;凡有谱系,罔不从同。……周惠王时,江灭于楚,(江)贞率族避居济南而家焉,吾姓济阳之号其始于此。济与淮相通,间有称为淮阳者。……洎晚宋,历百零四传至镐公,迁于江西南康府都昌县,簪缨相继,盛极一时。又传至晔公字八郎,生三子,长万里,次万载,三万顷。兄弟共事宋室,力扶帝昺,以维国祚。及元兵陷饶州,万里公死节,其弟侄辈由赣避闽,是为吾族入闽之始。凡散处于八闽各县属及台湾者,皆万里公兄弟之裔焉;自闽至粤暨西南各省,凡我亲族惟此血统之遗欤?只以年远代湮数典或忘,虽宗亲,恒莫往来,至以为憾。

  源于翁氏之江姓,“分姓”于北宋初年,显然与宋末元初始入福建的江姓无关。以江万里为始祖的福建、台湾各江姓,不会参与六姓联宗,应是可以想见到的事实。

  必须指出,导致莆田六姓泯除千年恩怨而实现联宗的原因无论为何,都不能改变各姓“传其所传,亲其所亲”这一业已形成的历史结果。异姓联宗只是在现有各姓之间建立起一种联系。联宗所形成的社会网络不是血缘性的,而是地域性的。《六姓渊源》反复宣称之“吾族”,实际上并不存在。
河南-汪聚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02

主题

4154

回帖

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86429

特殊贡献奖宣传大使奖

QQ
 楼主| 发表于 2006-4-21 18:26:49 | 显示全部楼层
“六桂堂”探源(上篇)——摘抄

留言人:龚晓宗

去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台湾“六桂堂”宗亲会组团一行56人由洪俊
德总会长率领下赴闽恳亲并特地往“六桂”发祥地莆田寻根谒祖活动。
我市“六桂”宗亲会尽地主之谊予以热烈欢迎和热情接待。市、县对台
办有关领导出席迎亲会议。恳亲团此行不仅联络亲情,沟通宗谊,弘扬
先祖之德泽,架起两岸三通、发展经济、福利慈善事业的桥梁,而且促
进祖国统一大业及民间文化交流。
  所谓“六桂”,就是当今海内外所流行的洪、江、翁、方、龚、汪
六姓的总称。传说唐德宗时期,翁氏有一个支脉何公由中原入莆,卜居
莆阳兴福里(今莆田北高竹庄)为入莆始祖。传入第五世,生下翁乾度
,在五代后晋天福年间(公元936年)官拜郎中,娶妻陈氏,生六子,
长子处厚,字伯起,宋太祖建隆元年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员外郎,次子
处恭、字伯虔,宋太宗雍熙二年进士,官拜泉州法曹,三子处易,字伯
简,宋太祖建隆元年与长兄同榜进士,官至剑南少尉,四子处朴,字伯
忄享,宋太祖开宝六年进士,官都曹长判官,五子处廉,字伯约,宋太
祖开宝六年与四兄同榜进士,官至大理司直、监察御史,六子处休,字
伯容,宋雍熙二年与二兄同榜进士,官拜朝散郎,韶州通判。翁氏六子
齐荣,当时被誉为“满朝翁六桂联芳”的殊荣,传为佳话。
  宋建国初,在北方面对胡夷侵扰,中原及南方各地尚有残唐、五代
十国,各称霸一方,当时福建为闽国,江苏为南唐、浙江为吴越,兵祸
连绵,互相兼并,世局动荡,翁氏是名门家族,翁乾度堂叔翁承赞是闽
王审知朝中宰相,由于闽国在兼并中灭亡,在改朝换代中,如果死抱忠
君爱国,必然被抄家灭族,而翁氏六子选择改名换姓逃亡避难,长子处
厚改姓为洪,堂号为敦煌;次子处恭改为姓江,堂号为济阳;三子处易
保持原姓翁,堂号盐官;四子处朴,改姓为方,堂号河南;五子处廉分
姓龚,堂号武陵;六子处休,改为姓汪,堂号平阳。由此得出结论,翁
氏自宋代后就分支洪、江、翁、方、龚、汪六姓,子孙繁衍海内外,誉
称“六桂联芳”。这就是“六桂堂”故事流传至今。
  1982年,菲律宾首先成立“六桂堂”总会,并发出呼吁:召开东南
亚六桂恳亲大会,提倡各国(包括地区)轮流举办,取得台湾省、新加
坡、马来西亚六桂宗亲团体的响应和支持,经过七、八年精心筹备,于
1990年2月10日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举行第一届东南亚六桂恳亲大会。
更名为“世界六桂恳亲大会”的第二届世界恳亲会就在1992年10月在台
湾省高雄市举行,1994年第三届世界恳亲会则由新加坡六桂堂举办,第
四届于1996年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举行,参加大会有亚洲14个国家和
地区、60个团体千人聚会。第五届在1998年11月6日在泰国首都曼谷潮
州会馆举行,我市首次应邀派出代表6人出席,受到大会热烈欢迎。这
次大会已扩大到欧美16个国家和地区,70多个团体,盛况空前。2000年
在美国举行因受种种原因限制,我市未能出席。2002年将定在福建泉州
举行,在泰国潮州会馆,《世界六桂恳亲大会纪念特刊》中有国家主席
江泽民访泰之时亲笔的“光祖耀宗”的题匾,并刊登江泽民的大幅玉照
,给泰国六桂宗亲带来无限荣光和骄傲。
  ■龚玉瑞
河南-汪聚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02

主题

4154

回帖

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86429

特殊贡献奖宣传大使奖

QQ
 楼主| 发表于 2006-4-21 18:27:56 | 显示全部楼层
“六桂堂”探源(下篇)——摘抄(转帖)

留言人:龚晓宗

标题:从渊源看,"武陵堂"的"龚"姓与"六桂堂"的"龚"姓,应是有区别的.
--------------------------------------------------------------------------------
本人为"武陵堂"的"龚"姓,长期以来一直对"武陵堂"的来由颇为不解,感谢版主对"武陵堂"的来由进行了详细说明.
现在在福建沿海地带有相当部分"龚"姓称"六桂堂".从渊源看,"武陵堂"的"龚"姓与"六桂堂"的"龚"姓,应是有区别的.请看下文.
六桂文化源远流长,所谓六桂,就是洪、江、翁、方、龚、汪六姓的总称。这六个姓氏都有其祖系源流及衍派谱系,都是炎黄子孙,在中华民族群中占有重要位置与荣耀的名望。据史志和姓氏谱系,洪氏出于唐尧时的共工,江氏为虞舜时伯益的后裔,翁氏为周昭王庶子谥(又名庶任),被赐姓翁为开基始祖。方氏为神农氏八世孙帝榆罔后裔方雷氏,另一支则源于周代卿士方叔。龚氏起源于神农氏后裔的共工氏。《万姓统谱》有载“龚氏之先共氏,避难加龙为龚、望出武陵”。汪氏为春秋时鲁国大夫汪候的后裔,这些都是有史可证的。
  唐末五代、京兆翁氏35世祖何公随父轩公入闽,卜居莆田福兴里竹啸庄,传至39代乾度公(898—951),官拜闽国补阙郎中,娶妻林氏,生有六子。而翁乾度堂叔翁承赞是闽国王审知朝中宰相。五代后晋太祖天福年间闽国被南塘和吴越瓜分而亡,翁乾度为避国乱,携眷归隐莆田竹啸庄,并将六子依次改为洪、江、翁、方、龚、汪六姓。公元960年,赵匡胤建立北宋王朝。乾度六子于宋初三次科举先后中进士,即“三科六进士”并跻身仕途。长子处原,分姓洪,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进士,特授承议郎,兼殿中丞上柱国,赐绯鱼袋;次子处恭,分姓江,宋太宗雍熙三年(985)进士,官拜泉州法曹;三子处易、留本姓翁,建隆元年与长兄同榜进士,官至剑南少尉;四子处朴、分姓方,宋太祖开宝六年(937)进士、官拜泉州法曹;五子处廉,分姓龚、开宝六年与四兄同榜进士,官至大理寺直,监察御史;六子处休,分姓汪,雍熙二年与二兄同榜进士,官拜朝散郎、韶州通判。当朝六兄弟齐荣,显赫一时,被誉为“六桂联辉”。六桂传至江南诸省市,并向海外发展,六桂分姓后融入原有六姓大族群中,历经一千多年,同流同化,目前难以理清其支系的正宗。旅居海外的六姓侨胞为求生存和发展,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起,台湾等地区、东南亚各国把六个姓氏侨胞组织起来,纷纷成立“六桂堂”机构。其旨在团结互助,排忧解难。兴办公益事业,造福社会。中国闽南侨乡在海外侨亲推动下,四十年代南安、晋江等地也相应建立“六桂堂”组织。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菲律宾六桂堂为寻根溯源,增强炎黄子孙的凝聚力,开展商贸合作,首先倡导六姓二年一度召开世界六桂恳亲大会。这个倡议得到世界各国和地区六桂堂的响应。自1990年至今,已先后在菲律宾马尼拉、台湾高雄、新加坡、马来西亚吉隆坡、泰国曼谷、美国洛杉机等地召开过六次恳亲联谊大会。第七次国际六桂联谊会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泉州市举行。这就是世界“六桂堂”的由来。
  这里值得称奇的是,古府新市的莆田曾有三家“六桂”的历史。又有二座宋代“六桂坊”(翁氏和方氏)都在城内。除了有翁氏“六桂”的风流佳话外,吾莆还有二家“六桂”历史:
  其一为方氏六桂,原在今荔城坊巷,兴化宾馆的北巷口,此巷早在唐代名刺桐巷。唐末,歙(今安徽屯溪市歙县)人方廷范,唐昭宗大顺二年(891)年登进士,先后任过浙江安固县尉和福建长溪(今宁德地区)、古田、长乐三县县令,受赠金紫光禄大夫,当时老百姓尊称为“长官”。方廷范后定居坊巷,他生有六子,皆出仕闽国:长子仁逸,官检校水部员外郎;次子仁岳,官秘书少监;三子仁瑞,官著作郎;四子仁逊,官大理司直;五子仁载,官礼部郎中;六子仁远,官秘书省正字。个个荣登进士,世称“金紫六桂方氏”。这条街坊以此名“袭桂芳”,又名“朱紫坊”。据宋李俊甫《莆阳比事》坊名袭桂条云:“方殷符,唐僖宗朝(874—888)为王府谘议,与其子廷范,自光山来宰长乐,遂家于莆田刺桐巷,廷六子,是为六房”。这座石坊不幸于“文革”中被毁了,地名由“方巷”改为“坊巷”却依然存在。
  其二还有一家龚氏六桂。莆田龚氏原居浙江钱塘的龚隐一支为逃五代干戈扰攘而入闽,其子龚忠又挚眷迁徙莆田城内,成为莆田龚氏始祖。至孝宗乾道年间,七世孙龚茂良官至参知政事(行宰相事)茂良六兄弟(含堂兄弟)皆登进士第:兄龚遂良,宋绍兴三十年(1160)进士。龚茂良、绍兴八年(1138)进士,官至参知政事。其从弟龚梦良,绍兴十八年(1148)进士,官筠州司户参军。龚史良,淳熙二年(1175)进士,官归善知县升通判。龚友良,淳熙五年(1178)进士、官龙岩县尉。龚元良,绍熙元年(1190)特奏名进士。号称“龚氏六桂”,誉满闽中。鉴于龚茂良1178年蒙冤落难,贬死广东英州,龚氏后裔大部分迁徙闽南,广东一带,却未能在莆造坊树碑,当今闽南一带均奉龚茂良为一世祖。每年重阳节都有龚氏后裔来莆龚茂良陵园拜祭活动。
  按我国科举取士时代、读书登科、美称为“折桂”。自唐代以来,凡父子或兄弟叔侄联登科甲的家族,有的称“双桂”、有的称“五桂”不少,莆田居然有方、翁、龚三家则是六兄弟皆登进士第,号称“六桂”,可谓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美事。由此可见,莆田是世界“六桂堂”的发祥地。

--------------------------------------------------------------------------------
龚姓朋友,你们龚姓本身就有一个自已的六桂堂。所谓翁姓乾度生六子改为六姓是假的,历史上无此事实,是海外华人为了某种需要而编造的故事,翁姓六桂还是青一色的翁姓,其他洪、方、龚、江、汪姓有谁承认是翁姓所改,他们的直系祖宗究竟是六桂中哪一桂的儿子的儿子所传,至今没有一个说得清楚的,因为假的就是假的,永远也说不清楚,只不过人云亦云罢了。
河南-汪聚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02

主题

4154

回帖

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86429

特殊贡献奖宣传大使奖

QQ
 楼主| 发表于 2006-4-21 21:02:42 | 显示全部楼层
[s:1]

姓洪的在寻根溯祖上没有提“六桂堂”。实际上是不承认作为姓氏来源之一。
河南-汪聚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2

主题

1243

回帖

2万

积分

光明使者

积分
29206

贡献奖

发表于 2006-4-22 09:23:2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这么多汪氏本家中 也没有听说有六桂之后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1091

回帖

3万

积分

光明使者

积分
30911

贡献奖

发表于 2006-4-22 09:32:44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六桂堂的讨论我曾多次提出请教各位本家,不存在的观点越来越明确,如果哪位本家有扎实的依据能说明自已属六桂所改,就发表意见,如确实没有依据,能否在这次修谱中将六桂汪删去,此提法如不妥,请大家批评指正.

                                                                                        多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190

回帖

1万

积分

认证会员

我是祖籍婺源的桐城南乡会宫程宗

Rank: 6Rank: 6

积分
12795
QQ
发表于 2006-4-22 10:37:1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觉得大陆没有六桂汪,海外有可能有承认是六桂堂汪氏。
六桂本身的意义就是六个科举登第的意思(多指进士),桐城桂林方氏的“桂林”的“桂”和“六桂”的“桂”意思相同。
第一,翁姓族谱还没有找到根据。
第二,改姓的话,在五代宋初的时候,一般都是由长子还是姓翁,不应该第三子姓翁(当然,如果三子是嫡子,则有可能)。
第三,看完《“六桂堂”探源》我觉得六桂堂汪氏更不可靠,因为改姓是存在,但是改姓为了区别其他的支派,表明不同宗派,是要区别的。例如渤海高氏入赘浙江海宁陈家,则称渤海陈氏,以区别当地颖川陈氏;桐城琚姓入赘方姓,后裔称琚方,以区别本地的桂林方、鲁谼方等;桐城谢河黄氏,始祖本婺源吴姓,元末为逃避徭役,投靠亲戚桐城鹿城黄氏而改姓黄,后裔为区别鹿城黄氏,称谢河黄氏。所以,就是改姓,后裔不应该改翁姓的堂号和郡望,而河南,正是方姓的郡望;济阳,也正是江姓正宗的郡望(江姓有萧姓改的,婺源江湾就是萧江),平阳,也正是颖川汪姓的郡望。
祖籍婺源 我在合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汪氏宗亲网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皖ICP备20001616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皖公网安备 34100202000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