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楼主: 恭忠全正义

汪氏家谱简表(姬汪第90代汪宛夫编制)

[复制链接]

8

主题

141

帖子

1万

积分

认证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1818

特殊贡献奖

 楼主| 发表于 2006-3-21 19:58:5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茂和先生的批评.我是在看了您公布的简谱后匆忙整理的,其中参考了您的资料,又将手头的其他资料进行了整理,这只是编校的工作而已,反正自家人,随便就发来了.除了供本家宗亲共同分析外,还有一个好处就是给您提供研究的资料,供您进一步研究.因为我们这些人都是一些粗浅的爱好者,只关心自己支派家谱的编辑工作,对其他方面并无要求.而您是搞学术的,要求应该更高一些,相信这次资料对您最有用处.我认为还应发动更多的人,一起来整理和校对.
很高兴与您是第67代时同宗,因为我是小三公长子华一公的后代,而题派是从华一公开始的(华德思金仲),所以与你们的不同.估计你们是小三公后面的其他儿子开始题派的.
我的家谱中间漏了的部分,忠平先生休宁老家有家谱可查(至少可以查到几代),但他因在外地工作多有不便.我还得多求他几次.并且还要得到更多人的帮助,才能将家谱编完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32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301

特殊贡献奖

发表于 2006-3-21 20:12:31 | 显示全部楼层
宛夫先生你正在这里啊,真巧.我的分支谱中只记载了小三公的两个儿子:强公和宾公,这么说还要加上华一公才完整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141

帖子

1万

积分

认证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1818

特殊贡献奖

 楼主| 发表于 2006-3-21 20:16:08 | 显示全部楼层
另外我还想就题派断档的问题作一些论断(我在大学本科读的也是历史,自幼喜欢历史,也喜欢作些推断)--祖宗以题派规范后代取名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设想和举措,使得后人可以清楚明白地找到根源.但是,这一方法的延用需要几个条件,其中以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原因最重要.无经济实力的后代对家谱往往不重视(在最近几年的家谱编修中,安徽老家一些经济落后的地方很不重视,台湾人昌智先生也有感触),再是,无文化基础的后代取名混乱,不按题派来.因此,要想按题派来取名需有三个条件:一是手里有老谱可查,有题派可查;二是有文化,可以按题派取名;三是若无文化有此心意懂此道理亦可,找村里的秀才帮帮忙,翻谱取名即可.四是题派的先后,影响的先后问题.
说到这里,再说我们67代小三公.小三公的具体情况我还没找到资料,但据我的资料上看,他这一代之后并没有严格按题派取名.比如,小三公有两个儿子,华一和华二,而华一的两个儿子,长子为汝文,次子为德铭;汝文的儿子叫斌,德铭的儿子叫思诚\\思义\\思让\\思常.可见,德铭这支严格按题派来(说不定题派就是他这支取的),而属于我的那支,也就是汝文以及儿子斌,却并未按题派来取.
但是,德铭那支的题派最终还是影响了汝文的这支.因为我们这支祖先是带着家谱外迁的,先至浙江江山,再至浙江建德.后面几代的祖先都是按题派取名的(国朝显祖光,恭--)
从忠平先生提供的家谱看,我和他都是华一公的后代,而且都按自己的题派取名的,您那支题派不同,应该是华二公的后代.因为我没有看到家谱,只是猜测而已.另外我又搞不明白,即然是那么近的本家宗亲,为什么搞出两个题派来?莫非是从华二开始就迁到外地了?失去联系了?不得而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141

帖子

1万

积分

认证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1818

特殊贡献奖

 楼主| 发表于 2006-3-21 20:20:05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不起,我只顾自己打字,忘了您回复了.
"我的分支谱中只记载了小三公的两个儿子:强公和宾公,这么说还要加上华一公才完整了."这句话读了.这么说,难道您的家谱竟然会出现这么严重的问题?细究起来问题而不少.
因为,我们的家谱上,华一公的儿子是汝文公和德铭公.汝文公的儿子斌公,德铭公的儿子思诚\\思义\\思让\\思常.---------------------------这里的问题是:斌公会不会就是您说的宾公?会不会是音同误传?最好再仔细考证一下.
我还想问:在小三公上面的家谱记载,我们全部是一致的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141

帖子

1万

积分

认证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1818

特殊贡献奖

 楼主| 发表于 2006-3-21 20:37:05 | 显示全部楼层
龙眠九子和皖中汪的答复我看了.我所抄的后面部分是源自皖中汪提供的资料.从龙眠九子处得到了印证,这进一步证明茂和先生的家谱记载确有大错误.我估计您是华二的后代,否则不会冒出强公和宾公二人来,这在我们的家谱里是没有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02

主题

5056

帖子

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86429

特殊贡献奖宣传大使奖

QQ
发表于 2006-3-21 20:46:52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来通过各位本家不断交流,慢慢就会捋出个头绪来。 [s:1]
河南-汪聚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141

帖子

1万

积分

认证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1818

特殊贡献奖

 楼主| 发表于 2006-3-21 21:32:23 | 显示全部楼层
"另外我还想就题派断档的问题作一些论断",字打错了,是推断,不是论断,没这本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200

帖子

1万

积分

认证会员

我是祖籍婺源的桐城南乡会宫程宗

Rank: 6Rank: 6

积分
12795
QQ
发表于 2006-3-22 08:47:15 | 显示全部楼层
桐城梅城??
潜山有梅城镇,桐城西乡有老梅街。安徽广德、浙江安吉一带好多人说是从桐城老梅街过来的,也就是现在的老梅。
我不知道汪氏家谱所说的“桐城梅城”具体所指??
祖籍婺源 我在合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141

帖子

1万

积分

认证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1818

特殊贡献奖

 楼主| 发表于 2006-3-22 20:12:23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事做到底,虽然我不是梅城汪这支的.

据<梅城汪氏家谱>头谱P13
今日的梅城寺
1994年8月27日,编者(昌智)特地走访梅城寺所在地,由徐河镇通往青草之公路左边,有一梅城村,村旁有一断坦残壁,倒墙碎砖,尚存有残顶的破屋,这就是千年历史的梅城寺,我汪氏迁桐始祖,文智公于明永乐二年由江西鄱阳湖,来此附近定居,名为汪家墩.而今梅城寺尚留废墟,余祖建祠于梅城之东(汪家墩),却片瓦不存,所谓梅茂堂之翠柏二株,嘉庆年间篡修家乘,感庭柏茂密,铭其堂曰柏茂,而今安在哉.
祠堂图-----原建于桐城(汪家墩)之汪氏宗祠,及门前两株大柏枝树被毁于文革,中间挖空作风箱用,汪志忠先生怀古绘制如下(图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141

帖子

1万

积分

认证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1818

特殊贡献奖

 楼主| 发表于 2006-3-22 20:45:15 | 显示全部楼层
桐城市主要旅游景点  
(市区,略)
青  草  大沙河、青草老街、钓鱼寺(潜山)、太平庵、梅城寺等。
-----------转自"桐城人在上海"网站

可见桐城汪氏家谱所言不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汪氏宗亲网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皖ICP备20001616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皖公网安备 34100202000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