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楼主: 临清汪氏

寻东昌府(山东省或河北省)外迁的汪钟春后人

[复制链接]

363

主题

4694

帖子

14万

积分

版主

齐鲁_达成(来自汪氏发详地一山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4290
QQ
 楼主| 发表于 2012-8-27 11:05:46 | 显示全部楼层
                    [s:17]  [s:17]
[s:17]  [s:17]  [s:17]  [s:17]  [s:17]  [s:17]  [s:17]  [s:17]  [s:17]  [s:17]  [s:17]  [s:1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3

主题

4694

帖子

14万

积分

版主

齐鲁_达成(来自汪氏发详地一山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4290
QQ
 楼主| 发表于 2012-8-28 13:00:39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20楼临清汪氏于2012-08-27 11:05发表的 :
                              [s:17]   [s:17]
[s:17]   [s:17]   [s:17]   [s:17]   [s:17]   [s:17]   [s:17]   [s:17]   [s:17]   [s:17]   [s:17]   [s:1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84

帖子

2702

积分

认证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702
发表于 2012-8-31 09:57:07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20楼临清汪氏于2012-08-27 11:05发表的 :
                              [s:17]   [s:17]
[s:17]   [s:17]   [s:17]   [s:17]   [s:17]   [s:17]   [s:17]   [s:17]   [s:17]   [s:17]   [s:17]   [s:1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3

主题

4694

帖子

14万

积分

版主

齐鲁_达成(来自汪氏发详地一山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4290
QQ
 楼主| 发表于 2012-9-2 16:27:48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20楼临清汪氏于2012-08-27 11:05发表的 :
                              [s:17]   [s:17]
[s:17]   [s:17]   [s:17]   [s:17]   [s:17]   [s:17]   [s:17]   [s:17]   [s:17]   [s:17]   [s:17]   [s:1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3

主题

4694

帖子

14万

积分

版主

齐鲁_达成(来自汪氏发详地一山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4290
QQ
 楼主| 发表于 2012-9-2 16:34:40 | 显示全部楼层
附:临清市建置沿革

第一节地理位置
  临清市位于山东省西北部,地处东经115°27′至116°02′、北纬36°39′至36°55′。东邻高唐、茌平,南接聊城、冠县,西隔卫运河与河北省临西县相望,北与夏津毗连。东从康盛庄乡大油坊村,西至烟店乡魏厂村直线距离46.73公里。南从魏湾乡辛道庄,北至松林镇中梁庄25.28公里。面积957平方公里。
第二节建置沿革
  西汉初,始建清渊县,先隶巨鹿郡,后属魏郡,三国魏、晋属冀州阳平郡。
  十六国后赵,于建平元年(330)改清渊置临清县,属司州建兴郡。临清县名始于此,后废。
  北魏太和二十一年(497)析清渊县西地域复置临清县,属司州阳平郡(《中国历史地图集》载为相州阳平郡)。北齐废。
  隋开皇六年(586)复置临清县,属清河郡。十年后析临清西部置沙丘县,隋大业二年(606)废沙丘入临清。隋大业八年(612),临清、清渊均隶清河郡。
  唐武德四年(621)又析境西置沙丘县,唐贞观元年(627)再废沙丘入临清,废清水县为镇入冠氏县(今冠县),北境析入临清。唐大历七年(772)析临清南部置永济县,宋熙宁五年(1072)废为镇复归临清。临清、沙丘初隶毛州。后州废,临清、永济又隶瀛州、贝州。五代时期,临清先后隶属大名府、兴唐府、广晋府、大名府。
  北宋政和元年(1111)临清、清平属河北东路大名府。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临清属大名府路恩州,清平为大名府路大名府辖。元至顺元年(1330)临清属中书省濮州。
  明洪武二年(1369)临清属山东省布政使司东昌府。弘治二年(1489)临清升为州,辖馆陶、邱县,属东昌府。
  清顺治元年(1644)临清州不领县,隶山东省东昌府。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临清升为直隶州,隶属山东省,辖武城、夏津、邱县。
  民国元年(1912)临清降为县,属山东省济西道。民国3年(1914)改属东临道。民国15年(1926)隶属德临道。民国17年(1928)废道制后,直属山东省政府。民国25年(1936)省下设专员公署,临清属山东省第四专署,专署机关驻临清。
  民国27年(1938)中国共产党在临清西北部十八村(今威县境)一带,建立临清县战委会。次年,在修子?成立临清县抗日民主政府,属鲁西北行政委员会。民国31年(1942)由临清县的第二、第三区和馆陶县的第二、第三区组建卫东县。1945年9月临清解放后,县、市分设,隶冀南行署第一专署。1946年3月,卫东县撤销。1948年5月临清市升为专级市。翌年3月复降为县级市。
  建国后,临清仍县、市分治,隶属河北省邯郸专署。1949年11月改市为镇(县级)。1952年11月划归山东省德州专署,12月改属聊城专署。1954年改镇为市。1956年清平县撤销,第二区、第三区、第四区、第五区划入临清县。1958年县、市合并,置临清市,隶属聊城专署。1963年撤市复临清县。1964年将卫运河以西的尖冢、童村、下堡寺、吕寨、老官寨5个区划出,置临西县隶属河北省。馆陶县在卫运河以东的潘庄、八岔路两区划入临清县。1983年撤县复市。1984年全市建14个乡、5个镇、3个街道办事处,即杨桥乡、朱庄乡、唐园乡、烟店乡、路庄乡、康盛庄乡、肖寨乡、金郝庄乡、老赵庄乡、魏湾乡、石槽乡、戴湾乡、尚店乡、大辛庄乡;潘庄镇、刘垓子镇、胡里庄镇、康庄镇、松林镇;新华路街道办事处、青年路街道办事处、先锋路街道办事处。
建置沿革表一(西汉至清)
  
┌───┬──────┬────┬─────┬─────┬───────────┬──────────┐
│朝代 │历史纪年  │公元  │建置   │治所   │隶属         │附注        │
├───┼──────┼────┼─────┼─────┼───────────┼──────────┤
│西汉 │高祖年间 │前206-前195│清渊县  │清阳城  │巨鹿郡、魏郡     │          │
├───┼──────┼────┼─────┼─────┼───────────┼──────────┤
│三国魏│黄初二年  │221   │清渊县  │清阳县  │冀州阳平郡      │          │
├───┼──────┼────┼─────┼─────┼───────────┼──────────┤
│西晋 │咸宁中   │275-279 │清渊县  │清阳城  │司州阳平郡      │          │
├───┼──────┼────┼─────┼─────┼───────────┼──────────┤
│后赵 │建平元年  │330   │临清县  │     │司州建兴郡      │          │
├───┼──────┼────┼─────┼─────┼───────────┼──────────┤
│北魏 │太和    │497   │清渊县  │清阳城  │司州阳平郡      │          │
│   │二十一年  │    ├─────┼─────┤           │          │
│   │      │    │临清县  │仓集镇  │           │          │
├───┼──────┼────┼─────┴─────┼───────────┼──────────┤
│北齐 │      │清渊县 │清水堡        │司州阳平郡      │          │
├───┼──────┼────┼─────┬─────┼───────────┼──────────┤
│隋  │开皇元年  │581   │清渊县  │清水堡  │清河郡        │析临清西境置    │
│   ├──────┼────┼─────┼─────┤           │          │
│   │开皇六年  │586   │临清县  │仓集镇  │           │          │
│   ├──────┼────┼─────┼─────┤           ├──────────┤
│   │开皇十六年 │596   │沙丘县  │     │           │废沙丘入临清    │
│   ├──────┼────┼─────┼─────┤           │          │
│   │大业二年  │606   │临清县  │仓集镇  │           │          │
├───┼──────┼────┼─────┼─────┼───────────┼──────────┤
│唐  │武德元年  │618   │临清县  │仓集镇  │毛州         │          │
│   ├──────┼────┼─────┼─────┤           ├──────────┤
│   │武德四年  │621   │沙丘县  │     │           │析临清西境置    │
│   ├──────┼────┼─────┼─────┼───────────┼──────────┤
│   │贞观元年  │627   │临清县  │仓集镇  │瀛州、贝州      │废沙丘入临清    │
│   ├──────┼────┼─────┼─────┼───────────┼──────────┤
│   │大历七年  │772   │永济县  │张桥店  │魏州、贝州、清河郡  │1072年废县为镇入临清│
├───┼──────┼────┼─────┼─────┼───────────┼──────────┤
│五代 │开平元年  │907   │临清县  │仓集镇  │大名府、兴唐府、广晋府│          │
├───┼──────┼────┼─────┼─────┼───────────┼──────────┤
│北宋 │建隆元年  │960   │临清县  │仓集镇  │河北东路大名府    │          │
├───┼──────┼────┼─────┼─────┼───────────┼──────────┤
│金  │天会五年  │1127  │临清县  │曹仁镇  │大名府路恩州     │          │
├───┼──────┼────┼─────┼─────┼───────────┼──────────┤
│元  │至元二十一年│1284  │临清县  │曹仁镇  │大都路濮州中书省濮州 │          │
├───┼──────┼────┼─────┼─────┼───────────┼──────────┤
│明  │洪武元年  │1368  │临清县  │曹仁镇  │中书省东昌府     │          │
│   ├──────┼────┼─────┼─────┼───────────┼──────────┤
│清  │洪武二年  │1369  │临清县  │中州纸马巷│           │今城址       │
│   ├──────┼────┼─────┼─────┼───────────┼──────────┤
│   │弘治二年  │1489  │临清州  │砖城   │山东布政使司东昌府  │领馆陶、邱县    │
│   ├──────┼────┼─────┼─────┼───────────┼──────────┤
│   │顺治元年  │1644  │临清州  │砖城   │           │不领县       │
│   ├──────┼────┼─────┼─────┼───────────┼──────────┤
│   │乾隆四十一年│1776  │临清直隶州│砖城   │山东省        │领武城、夏津、邱县 │
└───┴──────┴────┴─────┴─────┴───────────┴──────────┘
建置沿革表二(1912--1990)
  
┌──┬────┬───┬─────┬────────────────┬───────────┐
│朝代│历史纪年│公元 │建置   │隶属              │附注         │
├──┼────┼───┼─────┼────────────────┼───────────┤
│中 │民国元年│1912 │临    │山东省济西道          │           │
│华 ├────┼───┤清    ├────────────────┼───────────┤
│民 │2年   │1913 │县    │山东省东临道          │驻临清        │
│国 ├────┼───┤     ├────────────────┤           │
│  │15年  │1926 │     │山东省德临道          │           │
│  ├────┼───┤     ├────────────────┼───────────┤
│  │17年  │1928 │     │山东省政府           │废道制        │
│  ├────┼───┤     ├────────────────┤驻临清        │
│  │25年  │1936 │     │山东省第四专署         │           │
│  ├────┼───┤     ├────────────────┼───────────┤
│  │27年至 │1938- │     │冀南区鲁西北行政委员会     │           │
│  │33年  │1944 │     │鲁西区第三专署冀南第四专署等  │           │
│  ├────┼───┼─────┼────────────────┼───────────┤
│  │34年  │1945 │临清县  │冀鲁豫第四专署、冀南行署第一专署│8月31日        │
│  │    │   ├─────┼────────────────┤临清城解放      │
│  │35年  │1946 │临清市  │冀南办事处、冀南行署第一专署  │           │
│  │    │   ├─────┼────────────────┼───────────┤
│  │    │   │临清市  │冀南行署第一专署        │           │
│  │    │   │临清县  │                │           │
│  ├────┼───┼─────┼────────────────┼───────────┤
│  │37年  │1948 │临清县  │冀南行署第一专署        │           │
│  │38年  │1949 ├─────┼────────────────┼───────────┤
│  │    │   │临清市  │冀南行署            │专级市        │
│  │    │   ├─────┼────────────────┼───────────┤
│  │    │   │临清县  │河北省邯郸专署         │县级市(镇)11月改市为镇│
│  │    │   ├─────┤                │           │
│  │    │   │临清市、镇│                │           │
├──┼────┼───┼─────┼────────────────┼───────────┤
│中 │    │1949 │临清县  │河北省邯郸专署         │           │
│华 │    │   ├─────┤                │           │
│人 │    │   │临清镇  │                │           │
│民 │    ├───┼─────┼────────────────┼───────────┤
│共 │    │1952 │临清县  │山东省德州专署、聊城专署    │           │
│和 │    │   │临清镇  │                │           │
│国 │    ├───┼─────┼────────────────┼───────────┤
│  │    │1954 │临清县  │聊城专署            │6月镇改市       │
│  │    │   │临清市  │                │           │
│  │    ├───┼─────┼────────────────┼───────────┤
│  │    │1956 │临清县  │聊城专署            │废清         │
│  │    │   │临清市  │                │平县入临清县     │
│  │    ├───┼─────┤                ├───────────┤
│  │    │1958 │临清市  │                │12月县并入市     │
│  │    │   │临清县  │                │           │
│  │    ├───┼─────┤                ├───────────┤
│  │    │1963 │临清县  │                │撤市复县       │
│  │    ├───┼─────┤                ├───────────┤
│  │    │1964 │临清县  │                │析卫运河西部署临西县 │
│  │    ├───┼─────┼────────────────┼───────────┤
│  │    │1967 │临清县  │聊城地区革命委员会       │           │
│  │    ├───┼─────┼────────────────┤           │
│  │    │1978 │临清县  │聊城地区行政公署        │           │
│  │    ├───┼─────┼────────────────┼───────────┤
│  │    │1983 │临清县  │聊城地区行政公署        │10月撤县复市     │
│  │    ├───┼─────┼────────────────┼───────────┤
│  │    │1990 │临清市  │聊城地区行政公署        │           │
└──┴────┴───┴─────┴────────────────┴───────────┘
第三节其他建置
  临清市境内,在历史上还曾有厝县、信乡县、甘陵县、贝丘县、清河国(郡、县)、清阳县、清平县、卫东县、永智县等建置。
  一、厝县:秦(前221-前207)置,隶属巨鹿郡,治所在今河北威县境。西汉时迁治于今临清城东北,属冀州清河郡。东汉改为甘陵县,三国魏更名清河县,治所仍在今临清境内。
  二、贝丘县:西汉置,隶属冀州清河郡。治所在今大辛庄乡近古村西(有遗址可考)。东汉改隶冀州清河国。三国魏属清河郡,西晋属清河国,北魏属相州清河郡。隋开皇十六年(596)改贝丘为清平县,移治于今戴湾乡水城屯。贝丘县公元2年置,公元596年废,置存约594年。
  三、清河国(郡、县):东汉时由清河郡改置。治所由今河北省清河县境迁入临清境内,同甘陵县治。三国魏时复置清河郡,治所与清河县同,在今临清城北部。西晋为清河国,并置清河县,县隶属于国。十六国时置清河郡。北魏清河郡、县同置,县隶属于郡,治所同。隋代清河郡、县迁治于今河北清河县境。清河国(郡、县)在今临清境内置存约472年。
  四、信乡县:西汉置,隶属冀州清河郡,治所在今临清城北部,置存时间不长。
  五、甘陵县:东汉时由厝县改置,属冀州清河国,治所在厝县旧治,与清河国同,在今临清城东北,置存时间不长即废。
  六、清阳县:隋置,隶清河郡。治所在今临清城东北,原清河郡(县)旧治,唐代迁治于今河北清河县境,仍为清阳县。
  七、清平县:隋开皇十六年(596)改贝丘县置清平县,属清河郡,治所在今戴湾乡水城屯,唐属河北道博州。宋元丰四年(1081),徙治明灵寨(今高唐县旧城镇)。属河北东路博州,金属大名府,元属中书省德州,明属山东布政使司东昌府,清属山东省东昌府。民国时期,先后属山东省济西道、东临道、德临道。1928年废道制后直属山东省政府,1936年属山东省第四专署。1939年将县署迁至康庄,1956年撤销清平县。
  治所遗址分别为:水城屯、清平镇(今属高唐县)、康庄。清平县公元596年置,1956年废,置存1360年。
  八、卫东县:1942年11月建。因地处卫河以东而得名。次年9月,在今路庄乡杨坟村成立卫东县抗日民主政府,先后隶属冀南第四专署、第七专署、冀鲁豫第七专署,县政府先驻杨坟,后迁杨二庄、蒋店、唐园等村。1946年3月卫东县撤销,辖区归还旧属。
  九、永智县:1946年8月,为纪念1943年10月在陈官营战斗中牺牲的肖永智烈士,改清平县为永智县。1948年秋撤销永智县,恢复清平县。
  十、清泉县
  清泉县名称,源于正史《晋书》、《北齐书》、《隋书》,编修者分别为房玄龄、李百药、长孙无忌。临清旧州、县志均沿用此说。历代地理学家、史学家多次进行校正,提出了“避渊说”。唐人李吉甫撰《元和郡县志》,对清泉县校注为“‘泉’地理志作‘渊’唐避”。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曰《晋书》之清泉县“本清渊避唐讳改”。清朝史地学家对清泉县校正较多,如叶圭绶著《续山东考古录》载:“考元和志,隋志渊作泉乃唐避讳,隋县(注:清渊县)未改名。”顾祖禹著的方志名著《读史方舆纪要》中说:“临清州,西汉设清渊县,唐并入临清县,渊,晋志、隋志具作泉,唐人为高祖讳也。”
  由此可见,临清历史上未置过清泉县,只因唐人“避讳”,才将清渊县写成清泉县而已。
附:清渊县考略
  西汉元封五年(公元前106)置。治所清阳城(今河北省馆陶县路桥乡清阳城村)。先隶冀州巨鹿郡,后属魏郡,三国魏黄初二年(221)改隶阳平郡,西晋咸宁年间(275~280)改属司州阳平郡。十六国后赵建平元年(330),改清渊县为临清县,后省。北魏太和二十一年(497),复置清渊县,仍属司州阳平郡;同年,析清渊县西部地域复置临清县。北齐时,清渊县治改徙清水堡。隋开皇元年(581),清渊县改属清河郡。唐时,清渊县并入临清县。后不复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3

主题

4694

帖子

14万

积分

版主

齐鲁_达成(来自汪氏发详地一山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4290
QQ
 楼主| 发表于 2012-9-2 16:38:10 | 显示全部楼层
             馆陶县古为冀州地。春秋时为冠氏邑(即今山东省冠县东古城),后属赵国,秦属东郡。西汉平帝二年(公元2年)置馆陶县,属魏郡。三国魏、晋属阳平郡。后赵将阳平郡治迁入馆陶城。北魏、北齐、北周仍属阳平郡。北周大象二年(公元580年)分阳平郡置屯州馆陶县遂属之。隋开皇被子废阳平郡。大业二年(公元606年)废州,县城迁于北馆陶,改属魏州,次年魏州改属武阳郡,仍辖馆陶县。唐初属魏州。武德五年(公元622年)复置屯州。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又废屯州,馆陶归故属。天宝元年(公元742年)魏州改为魏郡,仍辖馆陶县,至德二年(公元757年)魏郡复为魏州馆陶县仍属之。大历七年(公元772年)馆陶县曾改名永济,不久又复为馆陶县。宋建隆四年(公元962年)修永济渠于馆陶县分置永济县。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降永济县为镇并入馆陶县属大名府。金代因之。元代属中书省东平路。至元二年(公元1266年)遥属濮州。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七月馆陶县改属山东布政使司东昌府,三年三月(公元1370年)废县,不久即复置,仍属东昌府。弘治二年(公元1489年)更隶临清州。清属东昌府。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废府治,馆陶县改属济西道。三年(公元1914年)济西道更名东临道,又属东临道。十七年(公元1928年)属山东省聊城专区。1937年“七.七”事变后,成立馆陶县抗日政府,属冀南区。1949年建国后,属邯郸专区,1952年10月划归山东省德州专区,1953年又属聊城专区。1955年3月县城由北馆陶迁至南馆陶,1958年12月并入山东省冠县,1961年7月恢复馆陶建制,1965年1月以卫河为界,河东划给山东省冠县、临清二县,河西仍称馆陶县,但改属河北省邯郸专区。1970年邯郸专区改称邯郸地区,1994年地市合并,馆陶县归属邯郸市管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3

主题

4694

帖子

14万

积分

版主

齐鲁_达成(来自汪氏发详地一山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4290
QQ
 楼主| 发表于 2012-9-3 07:14:18 | 显示全部楼层
                    [s:17]  [s:1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84

帖子

2702

积分

认证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702
发表于 2012-9-4 15:20:2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125楼(临清汪氏) 的帖子

馆陶、临清辖属变化复杂,山东省、河北省,河北省、山东省弄乱了,真弄不清什么时间是河北省,什么时间是山东省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3

主题

4694

帖子

14万

积分

版主

齐鲁_达成(来自汪氏发详地一山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4290
QQ
 楼主| 发表于 2012-9-5 15: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20楼临清汪氏于2012-08-27 11:05发表的 :
                              [s:17]   [s:17]
[s:17]   [s:17]   [s:17]   [s:17]   [s:17]   [s:17]   [s:17]   [s:17]   [s:17]   [s:17]   [s:17]   [s:1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3

主题

4694

帖子

14万

积分

版主

齐鲁_达成(来自汪氏发详地一山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4290
QQ
 楼主| 发表于 2012-9-6 08:22:2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127楼(汪宏计) 的帖子

要弄清变化时间必须细读124、125楼的内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汪氏宗亲网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皖ICP备20001616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皖公网安备 341002020002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