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汪氏通宗世谱建公派汇谱大会上的发言
(文/大风)
各位宗亲、各位朋友:
首先感谢大会的邀请,同时我代表《汪氏宗亲网》、代表《黄山市汪华文化研究会》、代表《修谱工作室》向汪氏通宗世谱建公派汇谱大会表示热烈地祝贺!
家族,是我国由来已久,具有文化传承意义的小社会,近年来,由于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家族这个小社会也在为创建和谐社会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也越来越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同。再加上交通、通讯及网络技术的发展,宗亲之间的互动也越来越多,今天我们走在一起,坐在一起,是缘份,也是必然!
家族的基石是家谱,家族事业,重在联谊。所以修谱的过程,更是重要的联谊过程。对修谱过程中产生的一些问题,按历史及以往的经验,都出现过较大的争议及分歧,产生过不好的影响。而家族联谊活动、合作项目的效果评判标准,质上,就是要有良好的家族和谐气氛,量上,就是要有更多的,更广泛的宗亲参与。解决家谱中出现的这些问题的方式、方法,需要我们深思。我想,只要我们本着客观、包容的心态,让真正懂谱、修谱的专家小范围地去讨论解决,拿出更合理的方案,再来求得大家的认同,比一开始就把这些争议放在大家面前,可能要务实,理性得多。
2013年成立的《中华汪氏通宗世谱》编修工作室。经过两年的努力,现已将清乾隆五十二年由汪玑主编的38册《汪氏统宗世谱》改编成现代10部(本)《中华汪氏通宗世谱》,目前已全部印刷完毕,在现代谱对接工作中,己有十五个支系编成了第十一册和第十二册,而且己印刷完毕。待印(已录入、校对、对接完毕)有湖北黄冈支系、江西鄱阳支系、重庆酉阳支系。正在对接(已录入、校对完毕):安徽六安霍山支系、江西婺源凤砂支系、广东美德支系。待对接(已录入、校对完毕):湖北英山支系、湖北新洲支系、安徽金寨留耕堂和吉庆堂、广东大浦支系。正在校对(已录入完毕):浙江浦阳和温州龙湾支系、江西都昌支系等。还有许多地方正在整理资料,积极准备加入通谱。应当说,汪家以通宗世谱为基础,循序渐进地推动汪氏修谱思路及做法,是相当理性及正确的。需要大家更多地支持及参与。
由于历史原因,我们的家谱存在很多错杂的地方,所以更需要我们努力。一方面,与各地宗亲交流,特别是家网、武汉修谱工作室、黄山汪华文化研究会,将一些遗失的资料汇集起来,另一方面加大研究及修订,把一些修好的谱好好传承下去,把当代人的谱牒资料尽早续起来,不能再遗失了。所以,我个人建议,尽早建立各地人丁上谱制度,先按区域,挑选有网络沟通、文档制作及修谱经验的宗亲作为谱牒联络人,负责当地谱牒管理人员。象古代的上谱制度一样,我们修谱为了什么,不就是让每个宗亲都能方便地找到自已的列祖列宗,传统的修谱方法,在宣传及便利的角度上,这方面的工作很不到位,这也是我设计汪氏码的初衷。
建公这次修谱,也是最传统的修谱模式,是沿着瓜藤谱的轴线来安排,而现代更多地还是地域性修谱。如果我们按家谱瓜藤谱的原生态状态,去构建家族另一维的管理结构,可能更符合家族特色,对于家族理清家谱,加强家族的凝聚力,也具有重要作用,而这种管理模式,可能应当成为修谱工作室的主流模式,以区别于传统以地域为主的联谊会组织模式。多种维度的组织模式的协作与交流,也必将促使家族事业朝更深入、更专业地发展。所以在此,我也建议建公派也能这样做。把建公派家谱中的各个节点、分支的确定组织管理架构,组建管理人员,深化寻根、家谱研究,同时适时开展联谊活动,对以后家族事业的发展,一定能起良好地促进作用。
汪氏大多是重要显祖汪华的子孙,同时建公又属大房,建公派起先组织起来,推动本支系的联谊、修谱、续谱活动,同时又要起到团结、表率汪氏作用,意义重大。我相信这也是这次大会的目的。最后再次祝向大会完满成功!
谢谢大家!
二〇一五年九月二十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