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清汪氏 发表于 2013-6-30 16:28:28

《中华汪氏通宗世谱·广洋公支系谱》暨《汪氏忠勤堂陶山支系谱》编修动员会主题报告

《中华汪氏通宗世谱•广洋公支系谱》
暨《汪氏忠勤堂陶山支系谱》
编修动员会
主题报告
汪达成
各位宗亲、各位代表:
       今天,我们再次相聚于祖茔,借先祖之懿德,凝宝地之灵气,创千年之功业。受汪氏忠勤堂陶山支系理事会及中国(临清)明丞相汪广洋文华研究会委托,我来做主题发言。
我要告诉大家的是,这次聚会,是一次全新主题的会议。我们要借全国(乃至全天下)汪氏通宗世谱编修的大好契机,同时编修《忠勤堂陶山支系谱》。通过这次“两修”,我们近3万丞相后裔,将彻底融汇于中华汪氏的长河里,其意义非凡,其责任重大。
       忠勤堂陶山支系谱的编修、续修历程。大家都知道,“天下汪氏是一家”,然而,几百年来,我们忠勤堂汪氏已经与徽州老家失去联系。再版于乾隆五十九年(公元1794)的《汪氏通宗世谱》,被天下汪氏誉为“汪氏家谱的航母”。而《汪氏通宗世谱》所记载的最后三位忠勤堂先祖是鸿举一憼一环,鸿举公逝世于南宋庆元六年(公元1200年),我们的陶山支系谱,已经700多年没有参与全国通续了!作为忠勤堂子孙,我们不得不感到寝食难安,上万子孙愧对先祖,愧对后人。
       本次会议是继2009年墓地建设,2010年忠勤堂大祭祖,2012年临清汪氏文化园 “三馆一厅”开展之后的又一重大举措,意义非常重大。这次会议是启动编修《中华汪氏通宗世谱•广洋支系谱》及《忠勤堂陶山支系谱》的动员大会,揭开了编纂中华汪氏总谱,及按照全国统一的格式重新编修支系谱的新篇章。《汪氏通宗世谱》由清代汪玑、汪嘉祺等编撰,乾隆四十年刊印首版,距今已有238年历史,是一部空前的巨著,被称为“汪氏家族中的族谱航母”。虽然该谱两次再版,参加修谱的宗族达700余支,但由于当时条件的限制,编修基本不涉及古徽州以外的汪氏宗亲,全国有大量宗支没有编入,宗谱涵盖的空间范围非常有限。我们忠勤堂老谱,就是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时代的变换,汪氏人口不断播迁,不仅散处宇内,而且充盈海外,如何凝聚天下汪氏族人之心,共同缅怀先祖,展望未来,是摆在当代汪氏宗亲面前的重要课题。
       4月26日由中国科学院主管的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华夏姓氏源流研究中心主办,在深圳举行了《中华姓氏简史》丛书编辑委员会主编会议,会议由中国科学院主管的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华夏姓氏源流研究中心主办,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室主任、姓氏文化研究专家、华夏姓氏源流研究中心主任袁义达教授,史学博士、社会学博士后王大良、华夏姓氏源流研究中心副主任《世界李氏族谱全书》总编纂李正等30多个姓氏60多人参加会议。汪姓深圳晚报主任记者汪仕林代表汪承兴政委参加了会议。
       4月份新华社发布的“王姓取代李姓成中国第一大姓”的最新研究成果就是华夏姓氏源流研究中心发布的,他们出版了一本书《中国四百大姓》。在深圳会议上,确定了编写300种姓氏的《中华姓氏简史》系列丛书。汪姓有幸列为第一批成员名单,要编辑一个20-40万字的汪氏简史,这是代表我们汪家600多万宗亲的大事。对于宣传我们汪姓的历史和荣耀,扩大汪姓人的影响具有重要作用。
       《中华姓氏简史》由各个姓氏自己编辑,报系列丛书编辑委员会审定,哪个姓氏先准备好先出版,费用自筹,大约要20万元,几个姓氏出一个专辑,第一次印刷3000册,出版社负责新华书店发行,各个姓氏内部认购由各个宗亲总会负责。
       当今国家大力提倡文化建设,文化部2001年发文,号召民间编纂家谱,作为《中国家谱总目》的组成部分,文件指出:“家谱是记载同宗共族、血脉集团、世系人物和事迹等方面情况的历史图籍,它与方志、国史构成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大厦的三大支柱,是我国珍贵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对开展学术研究有着重要的价值,同时对海内外华人寻根认祖,增强民族的凝聚力也有重要意义。”
       其他家族已经给我们开了先河,如孔、孟、颜、曾、高、王等姓,都已编修了全国总谱。张姓清河宗祠规模宏大。作为汪氏后裔,我们有信心、有责任、有能力组织汪氏宗亲开展汪氏文化研究,加强宗亲联系,凝心聚力,改编、续编、扩编、新编《汪氏通宗世谱》总谱、支谱。
       以中国为核心国,以武汉为中心城市,酝酿5年之久的天下汪氏《中华汪氏通宗世谱》编修工作,今年6月16日终于正式启动了。我们忠勤堂去了3人。我们要按照统一要求,积极参与这项工作。
       我们初步设想是:
       第一步,改编整理《忠勤堂陶山支系谱》,把原谱编成横排版、有标点的现代电子版本,使宗亲容易读,看得懂,更便于完成与全国家谱的对接工作;
       第二步,续编和扩编, 完成已有支系谱与原谱的对接、续编和扩编工作,同時,发动并协助完成尚未修谱支系的修谱及其与原谱的对接、续编和扩编工作;
       第三步,交由中国汪氏家族委员会,定编发行,全部完成《中华汪氏通宗世谱•广洋公支系谱》,同时采用《中华汪氏通宗世谱•广洋公支系谱》的全球国际书号,交由出版社以国际图书的形势出版发行正版家谱。
       也就是说,我们同时启动的两个工作。第一,《中华汪氏通宗世谱•广洋公支系谱》,这是全国编修委员会的任务。第二,为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同时按照全国统一格式,编修《忠勤堂陶山支系谱》。
       这是两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既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国家安定团结的需要,又是加强宗亲联谊,促进汪姓共同发展的需要。
       汪氏家族有着辉煌的历史,始祖汪公诞生于山东鲁,功封颍川侯;三世祖诵公著功平阳,受“命氏”之赏;31世祖文和公举家南渡,汉封龙骧;44世祖华公建吴归唐,辉映新安;75世广洋公文韬武略,名震天下。他们创造的辉煌历史在国史上很难寻到蛛丝马迹,是我们的家谱记载了他们详细的信息。伟人尚且如此,我们名不见经传的几十代、上百代先祖的名讳、事迹如何流传?这就有赖于我们的家族史——家谱来传承。谱以载史,史因谱传。汪姓修谱有着优秀传统,最早的历史见记于鲁国小史,最系统的谱书修成于汉末,此后历朝历代从无间断,真实可信。编修全国统宗谱一直是汪姓族人梦寐以求的理想,相信我们丞相后裔一定会达到既定的目标!
       《汪氏通宗世谱》总谱的改编工作,已经于2012年3月开始了。忠勤堂汪氏,以中国明丞相汪广洋文华研究会的名义参与了其中,38册的清朝乾隆版《汪氏通宗世谱》,我们做了4册,引起了天下汪氏的惊叹,这证明了忠勤堂汪氏大有人在,有能力、有信心做好编修家谱的工作。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才有了今天的大会。今天到会的,都是汪氏精英,我们欢聚一堂,共商编谱大计,此举必将载入汪氏史册!
       汪氏修谱一直有着优秀传统。历代先祖,由于形势所迫,心惊胆战、心有余悸,或地下或公开地进行着修谱活动;改革开放后,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再次掀起全民修谱热,修谱已成了草根文化活动。在座的,还有更多因种种原因未能参加会议的宗亲们,都是在汪家圈子里的的精英,以往以各种方式助力于家族工作,或致力于家谱的研究,或倾意于宗亲的联谊,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经验和成就。大家都有一颗乐意奉献的心。
       当代汪氏后裔,处于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关键时期,肩负着固族统宗、续修家谱的使命。我们一定要高度统一,同心协力,完成家谱续修任务,以慰先祖在天之灵。我们深怀敬祖爱宗之心,倍受族众期盼,要克服一切困难,热情邀请族众,举族同心,完成续修任务。
       《中华汪氏统宗世谱•广洋公支系谱》、《忠勤堂陶山支系谱》的编修工作涉及的范围广、内容多,时间紧、任务重,工程十分浩大,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务必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群力群策,投入到这项光荣而艰巨的伟大工程中来。
       为早日完成这一宏愿,我倡仪所有宗亲迅速行动起来,同时殷切期望各界有识之士、工商巨子、民营企业家及仁人志士慷慨解囊,捐资赞助,给我们的通谱编撰工作予以大力支持。捐款金额及芳名必将刊载通谱荣誉录,永传后世。我诚祈全体宗亲携起手来,共襄我族通谱的编纂大业,为完成此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做出最大的贡献。
       谢谢!
                                                         2013年6月 30 日

汪封林 发表于 2013-6-30 17:02:10

当代汪氏后裔,处于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关键时期,肩负着固族统宗、续修家谱的使命。我们一定要高度统一,同心协力,完成家谱续修任务,以慰先祖在天之灵。我们深怀敬祖爱宗之心,倍受族众期盼,要克服一切困难,热情邀请族众,举族同心,完成续修任务。

亮翁 发表于 2013-6-30 23:16:42

预祝《中华汪氏统宗世谱•广洋公支系谱》、《忠勤堂陶山支系谱》的编修工作取得圆满成功!

360670950 发表于 2013-7-1 04:15:59

预祝《中华汪氏统宗世谱•广洋公支系谱》、《忠勤堂陶山支系谱》的编修工作取得圆满成功!

汪寿杰 发表于 2013-7-1 07:57:15

《中华汪氏通宗世谱》全国统一要求,分卷只是一种名单式的挂线图标,并无分支谱中的其他内容。
因此,在按照要求上报分支谱的同时,一定要借机编修分支谱。格式是“九华版”图表。
这次编修,时实际上是做两件事。一、《中华汪氏通宗世谱分支谱》;二、《各地分支谱》或者《联谱》。

w汪涛 发表于 2013-7-1 08:31:42

盛世修谱众给力
                                                 汪氏通谱续新篇

预祝《中华汪氏统宗世谱•广洋公支系谱》、《忠勤堂陶山支系谱》的编修工作取得圆满成功!

临清汪氏 发表于 2013-7-1 08:49:07

动员大会圆满成功、工作刚刚起步。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华汪氏通宗世谱·广洋公支系谱》暨《汪氏忠勤堂陶山支系谱》编修动员会主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