衍字辈 发表于 2011-11-6 09:22:46

金秋十月 “老佛节”

金秋十月 “老佛节”

金秋十月,正是丰收的季节,家乡的“老佛节”又将来临。记不得这十月十 “老佛节”从什么时候开始兴起,只记得每到“老佛节”村里家家户户都特别热闹。
农历十月初九傍晚,山村小道上,一个个穿着新衣裳的老头、老太、娜妮(小姑娘们)匆匆行路。“吃麻糍去吗?”车铃声声,人来人往,好不热闹。到了晚上,家家户户,炊烟缭绕。门口一排排都是车。大人们都以自家客人多为荣。于是,“老佛节”这一天,无论你走进哪一家,好客的主人们都会请你喝茶、抽烟、饮酒,那副盛情的样子,就像多年不见的老朋友。
晚餐往往在大家聊天乏了后,适时摆上。男人们慢条斯理地呷着自家酿制的“谷烧”,女客们平时不沾酒,这时也倒上一杯又醇又甜的米酒,你推我让地喝。只是往往几口下肚,脸上便飞起两朵红云。席间。要算老爷老太们最有风度,他们慢慢地喝酒,慢慢地夹菜,一脸自得,俨然是长者派头。奶奶、妈妈则一个劲地上菜,客人们舔着嘴唇嚷:“菜够了,别烧了吧。” 奶奶则说“没什么菜招待,你们自己吃,别客气。”一声让菜,一声谦恭,其乐融融。
    是啊,金秋十月,正是走亲串友的好日子。过去,城里人总笑我们乡下人傻气:“平时苦得要命,过年大吃大喝。”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前几年农村生活条件差,平时过节应付不了,只能将就一下,每逢过年就不同了,不管家庭经济状况如何,大家都要乘此热闹一番,以示日子过得红火,也算是大家对幸福生活的热切向往吧。这几年农民的生活日益红火,平时象过年,过年象平时。那种“今年盼明年好,明年还是一件破棉袄”的日子过去了,乡亲们也不再“傻气”了。
   “老佛节”前一天晚上是怎么也睡不着,夜里三点一过,“崩、崩”的声响从各个方位传来,初来家乡的客人,会误以为是打雷,其实,那是捣麻糍的声音。石臼边,男人们摆开架势,用带柄的木槌,一下一下很卖力地捣,女人们则用草垫垫着,半跪着蘸一下汤又翻一下糯饭,你一下我一下,很有节奏。我有时想,用机器磨了粉做,不是更省时省力吗?问大人,他们只是笑笑,或许这也是一种刺激,一种力量和胆魄的显示吧!
    捣好麻团坯,奶奶会捏一小块放在碟子里,上面放一撮芝麻糖粉,再插上一柱香,一枝柏叶,奶奶说,这是给老佛享用的。年年如此。然后,奶奶捏,大人小孩都伸了筷子吃,一个个嘴上都粘了好些芝麻糖粉,黑乎乎的,象小丑,怪逗人的。
    吃过了麻糍,客人们陆陆续续要走了,客人是不能空手回去的,所以每人都要带一份麻团坯和芝麻糖粉回去给没能来的家人尝尝。父母便一个个地送他们到村口:“这是我表姑夫”“这是我女婿。”地向也是送客的邻居介绍,这多少也是一种炫耀呢。客人们照例会要父母“不要送了”并与父母约定时间,到他们家去玩,“会的”“一定来”父母答应着。
    我私下想,“老佛节”的原意,可能是为了感谢“老佛”保佑大家安居乐业,六畜兴旺,或是希望“老佛”明年“多多关照”吧。究其经久不衰的真正原因,该是金秋时节各类农产品都已采摘,乡亲们乘农闲季节沟通信息,交流感情,增进友谊以及欢庆丰收后的喜悦心情的一种形式罢了。

汪传海 发表于 2011-11-8 16:16:05

大陈的[老佛节]喜庆,热闹.就跟我们这儿过年一样.有机会我们到大陈去感受一下气氛,尝一尝麻糍糕的味道.

汪根远 发表于 2011-11-8 17:00:45

呵呵呵·············但愿能有机会和传海前辈“一路同行”——当面聆听教诲!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金秋十月 “老佛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