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的秋 发表于 2009-1-11 21:58:11

纪念珊公逝世五十周年!

                                                      红念珊公逝世五十周年
    汪琼珊公,字华瑚,尊号子瑚伯,粤府大埔二十世(1875-1958),寿年八十有四。历经清末、民国、共和国。原配张氏贤良淑德,勤劳持家,终积劳成疾,约1933年病世。公妣育五男三女,传十五男孙、五女孙。
    公一生忠正清廉、德高望重、远近扬名。自十四世恂厚公迁来塘卜安居,十五世百岁儒林郎,十六世文桎公未有功名,十七世富可公登仕郎,十八世拔基公与胞兄永道公同是登仕郎,十九世美仁公登仕郎,书香世家,公自幼接授传统的儒家教育,刻苦攻读,精通文学,练就一手好书法。勤于笔耕,一生著有大量书稿。但万分遗憾,均毁于十年浩劫,常叹可惜。所幸公之费尽一生多次重修的 大埔汪氏秋房一世至二十世族谱,尚留下公之手写本,实为汪氏子孙之福。
公之一生为当地乡民所爱戴,任乡绅和终生管理族事,以身作则,却无一己之私,两袖清风,所做善事无数,众口皆碑。如公之贤内助每月两次带领族人将众人捐出的柴米油盐送至乡中孤寡老人家中,几十年如一日,从不间断。老人逝世之遗产,当众折款,抽签作每年祭祀之用。遇族人犯官诉,均是公自费为之诉讼。任满交出印信,言明事情繁多,决意不再担任,但各村乡贤年长公推子瑚伯公德之举无出其左,众望所归,由在乡秀才带领各村代表敲锣打鼓将印信送之家中,民心所向,场面十分感人。为益彰公之公德,民众自发捐资打造石雕牌坊一座,但由于战事所扰,打造好后并未能树立。但公之百善流芳、公德待人之丰碑永留子孙之心中,裔孙们以公为荣。
公之孝心同样感人,公之外父母未传男裔,为让子孙纪念张氏外祖,公遂迁其遗骨与公之妣、即我等祖婆之墓旁不远安葬。饮水思源、用心良苦。
公好心有好报,感天动地。共和国成立之初,清算乡中土豪劣绅,命将公上台,号召乡民批斗,但乡民无一人上台,均言公之善心爱护乡民,行善积德。随政府认为公受乡民所爱戴,不再追究。试想如此之人,世间能有几人。
公在塘卜马家堂祖屋荣封第旁建友莲精舍,用做书斋,自费请来教师,教育子孙及附近乡民外亲小孩,不分男女。公重视教育、男女平等的思想,比时代超前几十年。请来教师如陈祯仕,张姓老师(后来考上大学),均有相当的文采。公之长子玉祥,号涛汾,爱好文学,对诗词书法颇有研究,小有名气。一段时间,涛汾与张老师、陈祯仕老师、吟诗作对,你来我往。由于志趣相投,涛汾与陈祯仕结为莫逆之交,传为佳话 。
公逝于1958年冬,由于公社化大食堂,及其他种种不堪回首的原因,由第五子在家草草入葬。之后五十年,由后代孝子贤孙三次休整改葬。并于2005年,裔孙集资择风水之地,建造一座占地几百平米之新墓,以作纪念。新墓落成祭祀之时,众多在乡及在外出生从未归家之后裔云集一堂,好不热闹。
如今国家改革开放,提倡社会和谐,人人安居乐业,也正是公之愿望。公后裔,工农仕学兵商,大多生活在珠三角地区。今年正值公逝世五十周年,写此文章以作怀念。
                        整理二十三世曾孙 德秋
                        审核二十二世孙 文梅
                                  二零零八年冬月

wj2000 发表于 2009-1-31 13:51:54

敬佩!!

汪光裕 发表于 2009-1-31 20:39:13

敬佩!!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纪念珊公逝世五十周年!